江蘇醫改:政府投入不斷提高、個人支出持續下降
發布時間: 2016-08-12 瀏覽次數: 1351
醫藥網8月12日訊 8月10日上午,國家衛生計生委在南京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記者從現場獲悉,此次發布會的主題是介紹江蘇綜合醫改試點工作進展。
會上,江蘇省衛生計生委主任、江蘇省醫改辦主任王詠紅介紹稱,作為國家首批綜合醫改試點省份,近年來江蘇省著重推進省級綜合醫改試點,目前已經實現了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大病保險制度、基本藥物制度、基層機構達標建設和全科醫生配備、醫療衛生機構信息化應用、基本公共衛生計生服務等“6個全覆蓋”。
記者注意到,在江蘇大力推行醫改的同時,政府衛生支出的不斷提高與居民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比重的下降,形成了新鮮對比。
數據顯示,江蘇政府衛生支出從2010年的246.69億元增加到2015年的647億元,連續5年增幅超過20%。
而江蘇居民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比重,則從2010年的32.88%下降到2014年的28.88%,為近20年最低水平。
王詠紅透露,等到2017年,江蘇全省各級財政衛生投入將達到1000億元左右。
2013年,江蘇省所有縣級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2015月10月起,江蘇全省204家部省市區屬、部隊、高校、企事業單位城市公立醫院全部實施藥品零差率銷售。
據會議內容,為了改變“以藥補醫”傳統機制,上述公立醫院因取消藥品加成減少的收入,作為政策性虧損,由各級財政補償。
其中,僅2016年,江蘇省對各市、縣分別補助3000萬元、450萬元,并安排1.6億元補助省屬醫院,并將經核定的公立醫院長期債務納入政府性債務統一管理,逐步予以化解。
對此,8月9日下午,南京市江寧醫院院長、副教授丁政在對該院醫改情況介紹時也提及,在江寧區政府建立的長效補償機制下,江寧醫院解決了歷史負債問題,同時醫院的新建或擴建工程也均由區政府負責,同時政府財政每年劃撥500萬設備經費,用于醫院常規設備更新等。
不過,也有人提出質疑,經濟發達省份江蘇可憑借“以投入換機制”取得較好醫改成果,但此經驗能否得以在全國進行推廣呢?
對此,江蘇省衛計委巡視員陳亦江回應稱,財政投入只是江蘇醫改的一部分,相比于西方國家的投入力度,江蘇政府衛生投入并不算多;即使在全國各省中,江蘇的財政投入也處于中等以上水平。
陳亦江還表示,醫改需要“以投入換機制”,沒有投入則無法體現醫療衛生的“公益性”,最終的目的仍是讓人們群眾享受到良好的醫療衛生服務。
“財政投入分為供需方,目前95%仍是投入在需方,未來如何調整供需兩方的財政投入比例,仍然是值得探討的。”陳亦江在會上表示。
此外,江蘇省衛計委副主任李少冬也對此發表觀點,他認為政府衛生投入應與GDP掛鉤,即政府衛生投入總額占GDP收入的比例,他稱從目前國內外的經驗來看,江蘇的這一經驗應當是值得在全國推廣的。